映像觀點23:數位相機回首10年來時路(中)- WiFi機能成為兵家必爭之地?
在上一篇當中,對於十年前到現在數位相機潮流變化有不少的感慨。而事實上,現在的變化可能是更加劇烈,而之所以會如此,科技與網路快速發展是最主要的原因。在以往相機強調好的影像品質、很讚的鏡頭諸如此類的特質會是重點。
但自從手機具備相機功能之後,短短幾年間居然可以取代一部分較為低階的消費型相機。論鏡頭論影像品質論機能,手機再怎樣也不太可能跟數位相機比。但因為手機具備人手一支的特性:你可以沒有數位相機,但不能沒有手機。讓許多人就拿身邊的手機來進行拍照,基本上手機相機的層次,已足夠生活上大部分場景應用,影像品質雖然比不上相機,但也能夠接受。
手機相機能取代數位相機嗎?有得討論呢。
不過就我來說,還是無法接受使用手機拍照。從上篇當中,應該可以看得出來,我是滿重視相機規格的。因此手機拍照與數位相機拍照的落差,我並不是很能夠適應。當然大家也許會認為直接想到影像品質,但事實上還有更多的問題存在,比如說進入相機介面時間;拍下快門後,照片成像的延遲;昏暗環境無法有效對焦以及拍照;操作介面過於簡單;手持穩定性等等都是我認為手機相機取代數位相機不理想的地方。因此,雖然我的手機有相機的功能,但卻很少用他,至多做為一個備用的拍照裝置。
所以在我的看法當中,手機固然能夠取代一部分的數位相機,但再怎樣取代,也只有低價的部分。其實我們可以這樣想,如果手機拍出來的照片素質就可以滿足使用者大部分的需求,這意味著如果手機沒有拍照功能而使用者要去買相機的話,價位通常也不會太高。因此手機拍照機能,會影響數位相機的部分,大約就是低階消費機。
方便性的價值被彰顯出來,決定性的差異不再完全靠影像品質
不過這樣的看法,事實上在手機相機的快速發展、社群網站以及智慧型手機掘起之後,就被打破了。
如果只是單純手機相機快速發展,老實說我也未必就真的會使用手機的相機功能。畢竟手機先天限制太多,實在很難比得上真正的數位相機。但社群網站與智慧型手機快速發展,讓手機相機殺傷力更為強大。不說別的,我手上Panasonic LX5,在使用時間上被大幅縮小。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經被手機取代。
所以HTC One系列發表,非常強調拍照機能,事實上是很吸引人的賣點(雖然HTC手機在以前跟拍照效果很好是絕緣的品牌XD)。
那為什麼會這樣呢?如果你以前不太用手機拍照,但現在你有玩FB,又有用智慧型手機,對於手機相機的使用,應該也會有類似歷程體會。
用手機拍照真是太方便了,雖然影像品質不太好,拍照介面彈性不高,不好握持在較暗的環境中容易手晃,但是手機一拿出來拍照,馬上就可以利用3G網路,將相片上傳到FB上,直接與朋友分享我當下的情境。以前的話,大概就是拿出類似LX5相機(如果有帶單眼的話,就用單眼)來拍照。只是這樣子就要回家後,把電腦打開,將相機中記憶卡拔出,放在讀卡機中,然後拷貝到硬碟後,找到那一張,再上傳FB。
手機與相機,同樣都是要將一張照片丟上FB。但所花的動作實在差太多了,最有可能的情形下,往往都是相機拍的話懶得丟上去(不過我有看過很勤勞的,都會寫部落格或丟上FB的)
其實分享是拍照中一個很重要的行為。有人拍了丟在網路上分享,有人拍了直接在數位相機上分享,所以有的數位相機會有幻燈片瀏覽模式設計,甚至還有投影機能設計。
當你發現手機拍照可以如此方便分享的時候,相信就是你常使用手機拍照的開始。而事實上,手機拍的相片分享到FB只是其中之一,在商務應用上,可以直接傳到電子郵件直接發信,在工具應用上搭配某些應用程式卻可能會是圖像式筆記。而手機照片也可以被儲存在雲端上,在任何一台電腦都可以使用。
因此,用手機拍照的機會大大增加了。
雖然手機拍照無敵方便,但影像品質仍然希望可以更好。
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對於影像品質能夠希望更好的想法。上面的兩張圖是幾天前去吃豬排飯拍的照片。如果你比下面兩張照片的話……
五年前用單眼花一點心思所拍的兩張照片。就會知道對於手機的影像品質,總希望能夠好一些。當然啦,就算用一般隨身的數位相機,要拍出上面兩張效果也是不太可能,但顯然用數位相機會比手機所拍的效果好很多。假使相機對於相片的後續處理與手機一樣方便的話。對我來說,自然就會選擇以相機為主,畢竟相機拍照的彈性比手機好太多了。但現實上相機不太可能比手機方便。不過就算是這樣,相機仍然還可以有一些思考的空間,來讓相片的分享比現今的機種更為方便。那就是WiFi相機的發展。
WiFi相機的發展與變化
具備WiFi機能的相機,當然不是什麼新鮮的創意。但若是就這十年的範圍來看,最早的是Kodak EasyShare One(感謝FB好友林罐伯提醒「他提到是2003年,不過這部分我不是很確定,我所找到的資料是有提到2005年,價位599美元。但是有找到這是第一台WiFi數位相機的論述)。不過這台並沒有引進台灣。依網路上所找到的描述,提到可以立即跟朋友分享相片與影片,不過沒有找到具體方式的說明就是。但若配合當時新的底座,是可以無線列印照片。
(圖片引用來源)
印象中我知道比較早的,是數位單眼外接Wifi無線傳輸套件,其他品牌我比較沒有研究,就Nikon而言,是在2004年推出的D2H,所搭配的是WT-1(Canon也有差不多定位的產品)。
不過給數位單眼外接的產品,價格通常很高。就以目前最新的WT-5來說,要價67200日元,約台幣2萬4千多……。基本上就不太屬於一般性的應用,更何況還是外接的設計,主要是給專業人士使用。
若是以內建且可以接受的價位,那麼在2005年Nikon 所推出Coolpix P1/P2,應該算是首先內建WiFi的數位相機,售價沒什麼印象了,但印象中是超過一萬五不會太多。而能夠所做的事情,大約有三:
一、將相機記憶卡內的照片傳到電腦中,不需要透過讀卡機或USB連結線。
二、拍攝後可以直接傳送到電腦
三、若無線網域內有印表機,則可以直接列印出來。
再過一年,到了2006,Nikon發表了S6,在無線傳輸上的概念,基本上與P1差不多。但到了2007年在Nikon所發表的S51c中,同樣是叫WiFi,但概念上已經發生了變化。這台相機,可以將你所拍的相片,上傳至網路相簿myPicturetown。已經從單純的檔案方便無線傳輸,變成了具有分享的概念。並且也可以將你所上傳的相片,利用電郵分享給朋友。
至於其他廠商WiFi機種,若沒有記錯的,都沒有像Nikon這麼快推出,以時間點來看的話,在Nikon P1兩年後的2007年,Sony 也推出了WiFi相機 G1 。在這個時候,其實可以很明顯發現,與早一點時間Nikon P1所主打的方便傳輸不同,與差不多同期的Nikon S51C同樣都是屬於「分享」的概念,但Sony G1所主打的分享又與S51C不太相同是「分享」,依特色來看,有底下四項:
一、 最高可同時給四台G1分享(共享模式)。
二、 Picture Gift「影像快遞」,可以將選取的照片複製到其他G1上
三、 具「DLNA」認證,透過相容DLNA的液晶電視或電腦,可以將相片在更大的螢幕上顯示。
四、 無線列印照片。
很明顯,Sony主要是整合裝置的概念,能夠分享到不同的裝置來觀看照片(這也是數位家庭攻略的一環吧XD)。
無獨有偶,在2008年,Panasonic也推出了WiFi數位相機TZ50。所主打的很明確就是網路相簿的功能。
從TZ50的說明書可以看得出來,將相片上傳到網路,還可以透過電郵寄到朋友的電腦,或是寄訊息到手機上。
而在2009年時,Sony所推WiFi相機 G3,雖然與G1同樣主打分享,但實務上有很大的轉變。具備了瀏覽網頁、上傳下載相片、影片以及用電郵分享給友人能力,說起來反倒與兩年前Nikon S51c,一年前Panasonic TZ50的概念接近。雖然概念都是分享,但2009年的網路狀況又與2007年不同。
當年的Nikon只有myPicturetown,但Sony卻有YouTube、Dailymotion、photobucket、Picasa、shutterlfy等一堆相片與視訊網站可供選擇。此外,2009年三星也有推出像ST1000、ST80這類WiFi相機,在訴求上也是讓玩家電郵分享照片以及上傳網路相簿(但比起不過有支援Flickr)
以概念來說,WiFi數位相機從2005年到2009年其實就很完整,能應用的差不多也就是如此了。因此在2010年的時候,其實就有不少WiFi相機將大力發展的論調出現。不過2010年此時看起來只是依續著前一年的發展,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做法。只是比較有趣的是,網路應用分享的概念被強化,但點對點檔案傳輸方案似乎變得不重要了?此時也可以說明網路的重要性愈來愈高。
網路分享的重要性愈高,其實也就意味著……
在最早的2005年,Nikon P1談的是點對點的傳輸,而在2007年Sony G1,談的是數位家庭的分享應用,但到了2009年、2010年,有推WiFi數位相機的廠商,不約而同談的是網路相簿的分享……。
談到網路相簿分享,這其實代表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表示網路更貼近我們生活。最早我們使用網路時是用撥接,接著是寬頻,然後是手機直接上網。在2009年、2010年這兩年,我們先跳離數位相機範圍,來看看手機的變化吧。2009年與2010年是Android手機快速發展,iPhone 3GS、iPhone 4先後發表,是智慧型手機高度成長的開始。
而智慧型手機的應用,是與網路分不開的。如果要談網路相簿的分享,哪一台相機的方便性能夠超過手機的3G網路呢?更別說在2009年之後到現在,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相當驚人。事實上,現今Flicrk最普遍的拍照裝置,是iPhone 4而不是其他的數位相機。
在網路分享上,數位相機的優勢大概就只有影像品質,若論到方便性,比上手機實在是遠遠不及。
2011至今,WiFi數位相機的幾個細微的變化
不過,有些事情就是這樣有趣,手機上有相機功能,逐漸取代了低階數位相機的市場;而智慧型手機與3G網路的普及,蠶食鯨吞了更多消費型數位相機的市場。但相對的,具備WiFi的數位相機在此時也加以進化。在2011年到現今,有著以下的變化:
一、更多的廠商跳進來,有更多的機種
以最新的產品來說,Sony TX300;富士Z1010EXR;Canon IXUS 240 HS、IXUS 510 HS;三星WB150F, WB850F, DV300F,ST200F。比上幾年前某個時間點,某一家出一下來看,現在讓人有更多的選擇。甚至連現在很慘的柯達,都有出M750 WiFi相機。
二、能夠與智慧型手機連動
比如說2011年Panasonic所發表的FX90,以WiFi的方式,將照片傳到Android、iPhone手機App上。2012年Canon、三星的數款相機也都可以。相信在日後,這樣的規格在WiFi數位相機中是基本的。
不過在這邊要特別注意的是三星,在以往廠商是以點放的方式,推出WiFi相機。可能當年度推了N款,但在其中的一台中會有WiFi機能。但三星一次性推出四款性能各不相同的相機,但卻統統都有WiFi機能。其實我還滿懷疑三星是打算將WiFi功能普遍化,成為一標準規格。是不是會將WiFi規格普遍化,就看三星後續的高階機種會不會再放進去(Canon雖然有兩台,但產品線眾多,看起來不太像是會普及化,還是會點放在一些機種上吧)
此外,WiFi機能相機雖然有許多家廠商推出,但功能卻不盡相同。在簡單研究之後,發現三星的似乎比較完整。因此在下一篇當中將會以現今三星WiFi相機所做的,來談談WiFi相機日後希望能夠發展的方向。
對了,補充一下,除了相機之外也有廠商將腦筋動在記憶卡上,最被大家所熟悉的,大概就是2007年就開始販售的Eye-Fi記憶卡了,現在還有Toshiba FlashAir記憶卡加入競爭。日後也許還會有Panasonic WiGig 記憶卡進入。
延伸閱讀:
‧映像觀點22:數位相機回首10年來時路(上)- 數位相機的定位與發展潮流
‧映像觀點23:數位相機回首10年來時路(中)- WiFi機能成為兵家必爭之地?
‧映像觀點24:數位相機回首10年來時路(下)- WiFi數位相機的現在與未來期望